抢占网络制高点 紧握舆情话语权
——浅谈如何就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孟文锋
随着互联网全面超越报刊、电台、电视等主流媒体,我国已进入“全民麦克风时代”。网民在网上表达对某一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即为网络舆情,其巨大影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生产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要进一步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可见,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型重要平台。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下面就我县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现状及具体对策,谈几点建议。
一、我县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现状:
2010年我县开始由公安局网监大队和电子政务中心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经统计2010年共编写111条舆情信息(其中政务中心64条、网监大队47条),2011年公安局新任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网络舆情工作,抽调专业人才、加大硬件投资,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全年共编报149条舆情信息(网监动态),内容基本涵盖了电子政务中心检测出的39条舆情信息,所有舆情信息在24小时内报送政府办批转责任部门后均得到有效处理和引导,全年未发生舆情失控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网络事件,我县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2012年2月13日经县委研究决定成立洛南县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领导小组,投资100余万元由公安局筹建洛南县网络舆情引导中心,同时组织选调50名民警进行网络舆情引导业务技能培训。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县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然而网络舆情引导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全局性的社会工作,目前部分单位的现状仍是,一无专业人员管、二无专门机构抓,资金硬件不投入、机构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
一是重视不够。部分党政干部没有将舆情工作提高到政治的高度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网络舆情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据笔者对全县20名正科级领导干部的调查显示,30%没有舆情观念、缺乏危机意识,25%从不上网、不懂网络舆情,更谈不上引导舆情。甚至有人存在“山高皇帝远、晴天无霹雷”的侥幸心态。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统计,网络热点事件32%发生在县级以下。
二是畏惧逃避。人家都说官员遇到媒体就像老鼠遇上猫,不管是否恰切但的确存在“防火防盗防记者”普遍心态。部分干部把网络舆情当敌情,认为稍有不慎被网络曝光便会前途沦落、名誉扫地,不如避而远之。对待网络舆情宁可喝酒伤身,也不“上网玩火”。
三是思维保守。目前我们的舆情工作思维是典型的政法思维——首先考虑社会稳定,倾向采取行政手段,把所有网络舆情都视为不和谐声音,能捂则捂,能压就压;试图删帖封堵一招包打天下,往往是饮鸩止渴、适得其反,即丧失了公权的尊严,更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四是人才欠缺。目前电子政务中心工作人员2名,主要负责政府网站运营,舆情工作并非主业;公安局网监大队民警4人,其他股所队室共有50名兼职舆情引导员,受其他警务活动影响警力仍严重不足;而各镇、职能部门安排有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不足三成,且不论是否专职与专业。
五是机制不全。目前我县仍未出台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文件和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以及专门的工作制度和引导流程。各职能部门如何分工配合、有效衔接,对舆情信息如何分类分级、研判预警,如果舆情扩散如何管控引导、处置应对,目前仍缺乏科学化的长效机制和程序化的管理菜单。
二、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务必引起各级党政干部的高度重视
我县已经成立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为组长、副县长公安局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这表明县委政府已经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因此各镇、各部局负责人务必高度重视、亲抓实干,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健全制度预案,建立一把手负责、班子成员包抓、专职人员落实的工作模式,在人、财、物上对舆情工作加大投入、实行倾斜,使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有领导负责、有部门开展,有制度约束、有装备保障。
2、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分工明确,务必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
建议把网络舆情引导中心建成全县舆情工作的“110”,采取自动化系统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网上巡查,及时监测预警网络舆情信息,并按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分级、会商研判后,报送领导小组阅示或批转责任部门落实,如遇重大舆情迅速组织人员集中进行网上引导;各镇、各部局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和舆情引导中心的具体指令,组织人员线上线下分别开展调查引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机制建设、政策审定、分工协调和督促检查,决定相关工作预案的启动;宣传部门负责网络宣传的阵地建设,策划重大主题宣传。
3、加强阵地建设,策划主题宣传,务必构建舆情工作统一战线
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情工作统一战线。一要加强政务网站、政务微博、信访平台、反腐论坛、地方网站和网络社群的建设,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搭建官民互动平台,争取就地解决网民诉求。二要形成体制内外主流报刊、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构筑舆情工作统一战线。三要结合政府中心工作、重大项目建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策划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情,以征集民意、汇聚民智,提升形象、树立权威,掌握舆情话语权。
4、加强教育培训,转变工作思维,务必建立专业化专职舆情队伍
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把政治坚定、纪律严明、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的工作能手调配到舆情工作岗位上,确保网络舆情引导中心至少5至10名专职人员,50人以上的兼职引导队伍,各部局至少2名专职舆情引导员,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各级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从而顺应时势转变工作思维,采取互动沟通、包容引导的科学方法,以开放开明、坦诚亲民的合理方式,以早报事实、快报进展、慎下结论的工作技巧,对网络舆情进行合理引导。
5、加强考核监督,促进学习交流,建立积极良性的考核体系和交流平台
要将舆情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实行“定性”、“定量”的责任制考核办法,同时按照“响应及时、信息透明、公信力”3个常规指标,以及“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网络技巧”3个特殊指标,设立“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排行榜”,对各镇、各部门的舆情工作能力做出考核评估,对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责任倒查和一票否决,以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舆情引导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编写我县《网络舆情》内参和年度网络舆情蓝皮书,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论坛,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和经验交流,促进各级党政机关重视学习研究网络舆情,提高工作水平。
6、提升民生福祉,进行价值引导,建立和谐文明、包容多元的网络生态
网络舆情的根源的是社会矛盾。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网上主动引导、积极沟通,进行“灭火”和“造势”,更要在网下进行调查处理,抓好作风建设,提升民生福祉,彻底解决现实矛盾才是舆情工作的根本。同时要利用网络这个社会情绪宣泄的“窗口”,保持合理、适度的网络生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网民进行价值教育和文化熏陶,允许不同声音彼此竞争,引导网民自我提升参与社会管理,营造和谐文明、包容多元的网络氛围。
总之,网络舆情引导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社会工程,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决领导,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一定能充分发挥互联网作为现阶段“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的作用,以公开透明化解疑虑,以闻过则喜树立公信,以真诚维护群众利益赢得民心,在良性互动中引导网民“围观”洛南、“指点”洛南、“给力”洛南,促进我县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文化发展持续保有活力。
(编辑:晓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