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之名屡施诈骗 贪图小利终落法网
以借用为名,骗取他人电动车,转手进行变卖,南郑一小伙屡因盗窃、诈骗被判刑,但其不知悔改,为了不劳而获贪图小利,又因诈骗再次触犯刑律。经南郑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蔡某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蔡某年富力强不想着凭劳动赚钱,游手好闲光想不劳而获,由于经济拮据,便产生了骗辆电动车卖了弄点钱花的歪念。2014年3月下旬的一天上午10时许,蔡某窜至汉台区铺镇一家快餐店,对店主许某讲其是铺镇某在建工地上负责采购的工人,工地晚上要加班,让许某赶在下午7点前给工地送60份盒饭,许某见遇到大客户,满口应承。蔡某遂以借用电动车到工地取订金为由,顺利将被害人许某停在店门口的一辆全新“小鸟”牌电动车骗走。蔡某遂将骗到手的电动车骑到南郑县大河坎桥南广场边以200元低价卖给一路人。案发后,经价格认证中心鉴定,被诈骗的许某电动车价值2350元。2014年6月份,蔡某窜至南郑县汉山镇某面食店、烟酒店,又以虚构订餐、购买烟酒借用电动车的方式,分别将被害人刘某某、王某的两辆“绿佳”牌电动车骗走,并将车骑到大河坎以低价转手进行变卖,变卖所得赃款供其上网挥霍。三名被害人发现被骗后都向公安机关进行了报警,民警通过被害人王某店内的监控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在南郑县大河坎某网吧将正在上网的蔡某抓获,到案后,蔡某对其编造事实骗取他人电动车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鉴定,蔡某诈骗所得的三辆电动车价值6490元。
检察官释法提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该案中鉴于蔡某在案发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认罪态度较好,其亲属已将被害人的损失全额退还给三名被害人,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故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从这起案件中告诫那些心存歪念的人,不义之财不可取,否则,触犯法律,害人害己。(南郑县检察院 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