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移民搬迁:百万群众搬出大山奔小康
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一瞥
本报记者 乔佳妮
汪显弟,安康平利县洛河镇人,50岁,独身,腿有残疾,是村上有名的特困户。以前住在大山深处,几里山路都难见到人,每逢暴雨就在担惊受怕中煎熬。原先的两间老房,也在一场暴雨中冲垮了,只好临时租住一间旧房,并靠国家救助和堂弟每月资助过活。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实施后,作为政府“交钥匙工程”的受益者,汪显弟没掏一分钱就住上了两室一厅6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新房,变成了莲花台移民社区的居民,在优美的环境里过起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5年来,像汪显弟一样搬出大山奔小康的陕南移民群众就达32.4万户111.89万人,他们再也不用在雨天里担惊受怕,纷纷在产业就业路上奔小康。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省委书记赵正永曾明确指出,如果不对陕南给予超常规举措,陕南的脱贫和城镇化等问题就难以解决。为了让陕南山区群众远离灾害侵袭,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1年,我省启动实施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5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95亿元,移民搬迁取得了巨大成效,搬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搬迁新址无一户群众因灾受损,搬迁群众收入大幅提升。
实践证明,陕南移民搬迁,不仅是群众彻底远离危险的治本之策,加快脱贫步伐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陕南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富裕百姓的有效途径。
避灾搬迁 50余万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威胁
陕南地区是我省地质、洪涝灾害易发区,也是贫困集中区。资料显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县(区),有21个属于国家或省级贫困县,数百万人生活在距离公路5公里外的山区,每年因地质灾害导致死亡30人左右。仅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陕南就因灾死亡或失踪59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460多亿元。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陕南灾害与贫困问题,加快陕南地区发展,让陕南三市28个县(区)与全省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把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交通极为不便、缺乏发展潜力的240万山区群众搬迁转移到安全、宜居、宜业的浅丘或川道地带。
和平利县的汪显弟一样,汉中市宁强县代家坝镇岗家沟村的刘文强,也是240万陕南移民搬迁中的一员。
刘文强过去居住在不通水、电、路的山上,虽然起早贪黑挣钱,却无力改变全家的落后面貌。“步行下山一趟就要5个小时,买个菜一天就过去了。遇到自然灾害,房子毁了盖、盖了毁。”说起山上的“家”,刘文强感慨万分:“那些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搬出大山!”
2012年,作为首批避灾移民搬迁户,刘文强全家从山上搬到了县城二道河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住上了三室两厅的宽敞楼房,自己干起了室内装修的活,收入好的时候每月能赚8000多元,年收入不下6万元。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之前,虽然各级政府积极帮助山区群众大力抗洪救灾,或简单地“复制农村”,或在原址上建房,或另寻山地重建,致使山区群众原地打转,始终跳不出“穷窝窝”,长期陷入到“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怪圈。
“陕南生态和农业承载能力十分有限,要拔掉穷根,首先要挪穷窝,让群众彻底告别土地贫乏、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陕南移民搬迁办公室主任李永平说,过去给山里群众改善基础设施的做法,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扶贫成效。随着年轻人不断外出务工,自然村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只有实施移民搬迁,才能实现人口的二次聚集,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
我省审时度势,在推进陕南移民搬迁过程中,提出选址“三靠近”,即集中安置点向城镇、向产业园区、向中心村靠近,以确保搬迁群众从根本上脱离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加大资金筹措拨付力度,集中安置户每户补助4.5万元,分散安置户每户补助3万元,特困户和危困户每户增加补助1万元,4层以上楼房化安置户每户增加补助5000元。另外,省上各部门支持投给移民搬迁集中点配套建设公共和基础设施的资金目前已达到每户2.3万元。
如今,陕南三市已累计完成地灾、洪灾搬迁50余万人。移民搬迁通过选择安全地带建设安置点,使群众彻底远离了“灾害源”。搬迁群众住房由土墙房、石墙房、木头房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屋。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伤亡率,相比2010年分别下降80%和70%,移民搬迁群众没有一户因灾受损,经受住了去年我省汉中遭遇大暴雨的严峻考验,使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扶贫搬迁 40余万群众收入翻番
新学期开学了,白河县西营镇天逸社区居民陈晓青也跟着忙碌起来。她开办的天逸辅导托教所,不仅管孩子们的晚饭,还辅导孩子们的学习。
陈晓青一家3口,原居住在偏远的大山里,属地灾户,也是贫困户。2013年住进120平方米的新房,在社区帮助下,她利用新居楼一层门面房,开了家辅导托教所,托管了社区留守儿童30名,去年纯收入3万元。搬进社区后,不仅生活安心放心,还重新燃起她心中致富的希望。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既要避灾挪“穷窝”,更要彻底拔穷根,让搬迁群众富起来。随着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像陈晓青这样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得以转变,就业创业路子越来越广,逐步甩掉了贫穷帽子。
商洛市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聂家沟移民集中安置点搬迁户班智祥,从滑坡带的大山上搬进集中安置点,将新居一层楼改成餐厅,利用老本行手艺,主营牛羊肉泡馍和水饺,兼营烟酒,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早在移民搬迁实施之初我省就提出,要将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实现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紧密融为一体。陕南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举措,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鼓励原承包地、林地流转,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出台产业扶持办法,增强群众创业能力等,千方百计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平利县政府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建设,引导搬迁户从事务工、经商、旅游服务等二、三产业,搬迁户收入由单一的种养业,逐步向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多元化转变,拓宽了增收渠道。搬迁户年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不足3500元增长到7000元以上。
白河县仓上镇裴家社区,通过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搬迁群众或返聘为天宝农业园区产业工人,或转为企业技术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逾2万元,是搬迁前的3倍多。山阳县在移民安置小区周边建成林果园区43个、中药材种植园区21个、养殖园区59个,让6886名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900元。
5年来,陕南移民搬迁已有20.6万名搬迁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6.2万名搬迁群众进城入镇发展二、三产业,近万群众通过公益岗位落实就业,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搬迁前的4151元增长到2015年的8689元。陕南三市贫困人口共计减少41万人,脱贫步伐明显加快。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每天晚饭后,洛南县景村镇陕南移民安置小区“怡景佳苑”文化广场上,都能见到“大妈们”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小区里宽阔的楼间距,大面积绿化地,设施完善的社区广场和运动场,还有卫生服务中心等,都和城里的环境不相上下。
让搬迁群众住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便捷的新型社区,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正是我省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愿望所在。
为了避免就搬迁而搬迁,我省在移民搬迁实施之初,将分散在各部门涉及生态、扶贫、避灾等方面的资金,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政策和项目的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统筹规划集中安置点规模、配套标准,完善社区相关服务功能,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如今,50%以上的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都进入了城镇规划区,75.2万搬迁群众进城入镇,陕南三市城镇化率较2010年提高8.02个百分点。
“陕南移民搬迁聚集的大量人口,为城镇化提供了特殊的发展机遇。”省委农工办主任郑梦熊说,陕南移民搬迁通过先聚集人口,再发展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有效地倒逼新型城镇化发展。
同时,移民搬迁的溢出效应也正在显现。
——生态环境改善卓有成效。由于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扰动,搬迁地自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2011年以来,陕南实现宅基地腾退面积3.4万亩,年均治理水土流失2400平方公里;年均植树造林126.7万亩,植被覆盖率较“十一五”提高4.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57.8%。
——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移民搬迁直接为陕南发展注入投资595亿元,撬动相关投资678亿元,带动了建材、物流、餐饮服务等产业发展。正如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卫华所言,陕南移民搬迁把贫困人口引导聚集到城镇等经济条件好的人口密集区,为从事规模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步奔小康 陕南山区群众一户不能少
“十三五”是陕南与全省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的决胜阶段。省委、省政府将陕南移民搬迁作为陕南循环发展、改善民生的引领性工程,列为“十三五”重点发展任务,为继续实施好陕南移民搬迁提供了保障。
面向未来,陕南三市还有31.4万户120余万人需要搬迁,其中“两灾户”4.5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48万户,任务非常艰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书记赵正永要求以严和实的态度和作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更高的水平持续推进陕南移民搬迁。
省长娄勤俭在今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上明确指出,陕南移民搬迁和即将开展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都要坚持集中安置,实现四化同步。移民搬迁要以“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论”为统领,以“两灾户”、贫困户搬迁为重点,核心是要以搬促变,不能就搬迁抓搬迁,更不能简单复制农村。
副省长庄长兴也多次强调,陕南移民搬迁的根本出发点是避灾避险,2016年底以前,必须把全部受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威胁的群众搬出来。还要同步抓好精准扶贫,特别是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要在2019年底以前,精准到户搬迁完毕,在“搬得出”的同时,实现“稳得住”“能致富”,通过创业就业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助力全省打胜脱贫攻坚战役,确保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陕南移民搬迁,作为陕南地区循环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引领性工程,将以精准脱贫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避灾、脱贫为主攻方向,以规划衔接为重点抓统筹,不断完善基础配套;通过规划同步、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强化技能培训等举措,不断拓展搬迁群众就业渠道,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全力打造移民搬迁的陕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