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的脚步 永不停歇
日期:2016-06-16 00:00
作者:
操作>>
治污的脚步 永不停歇
——陕西省全力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综述
随着“一江两岸”工程的实施,汉江汉中城区段美景如画。 李仁义摄
本报记者 康传义 通讯员 李静
格桑花、紫苑、金盏菊、月季……初夏的渭南渭河生态公园,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竞相绽放,徜徉其中,犹如置身于一片花海。自渭南渭河生态公园建成开园后,到公园里转转,成为了张斌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刚过不惑之年的张斌,是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村的一位普通村民,自小就在渭河边长大的他,见证了渭河生态环境的起伏变化。“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沙土飞扬的烂河滩,现在变得这么漂亮,真没想到。”张斌感慨地说。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河流环境,是发展的容量和资本。从渭河综治工程到汉丹江综治工程再到延河综治工程,从消灭黑臭到水质变清,从生态补偿到生态修复,三秦大地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以《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陕西“水十条”)为契机,一场面向全省境内所有水系污染治理的战役打响了。
渭河:水污染治理的“陕西样本”
渭南渭河生态公园可谓渭河生态变化的一个缩影。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治理,如今的渭河,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渭河一度沦为关中地区的“下水道”,全省80%以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治理直排河道。
为彻底地治理渭河的污染问题,2011年底,《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年)》颁布,“渭河三年变清”成为了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们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了这个庄严的承诺,我省将渭河水质改善情况纳入省市目标责任考核,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专项整治。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实地视察重点治污工程,过问进展情况。
为了这个庄严的承诺,沿渭各级政府坚持铁腕治污、铁面执法,年有目标、季有行动、月有通报。省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治污项目的审批、资金筹措、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强化监测考核,严格征收污染补偿费,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力促治污责任的落实。
为了这个庄严的承诺,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并通过“关、建、治、保、管”等措施,淘汰关闭重污染、高排放企业,新建扩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大排污口在线监管。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三年行动方案既定治理项目全部完成:2015年,渭河干流杨凌以上河段达到Ⅲ类水质,杨凌以下河段、渭河入黄断面达到Ⅳ类水质,渭河潼关出省断面稳定达到Ⅳ类水质。
为进一步巩固提高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果,2015年5月,陕西省政府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决定继续开展新一轮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要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建设生态渭河、景观渭河、安澜渭河为目标,将渭河建设成集水资源利用与休闲娱乐为一体、人与水和谐相处的关中生态长廊。
谈到渭河水污染治理,环保部一位专家说:如果每个省都对本省辖区内的河流像渭河一样进行综合整治,全国范围内的水环境治理自然可见其功。陕西省的渭河治理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汉丹江:确保优良水质安全出省
“发现一住户从窗户向外倒水”“发现一住户向外扔白色包装物”“发现一住户向外倾倒垃圾”……《紫阳县规划局视频监控案件转办(已送)登记表》上,记录着由视频监控拍到的环境污染场景。紫阳县位于汉江上游,为彻底解决沿江居民乱扔垃圾、乱倒污水问题,紫阳县沿汉江及主要干道等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39个,自此之后,群众向汉江丢弃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鸟瞰陕西地图似一位合掌跪拜的“秦俑”,在“秦俑”跪拜的脚下,汉、丹江贯穿而过。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70%以上水源来自汉、丹江。也正因为如此,陕南也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光荣使命。
为了“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按照“循环、集中、工程、补偿、问责”的工作思路,我省全力加大汉、丹江水质保护,制定并出台了《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
为了“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截至2015年底,我省陕南三市累计投资51亿元,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168个,并对汉江、丹江流域的重点环保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为了“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我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全面建设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生态屏障,陕南3市下大力推进水质保持、污染防治、完善设施和提升监管能力等工作。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加强绿色循环发展,确保了优良水质安全出省。监测显示,2015年,汉江、丹江出境水质分别稳定保持在Ⅱ类和Ⅲ类。
“我们感谢陕西人民为我们城市居民用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015年4月5日举行的“南水北调陕西贡献”集体采访活动中,来自受水地的中国网记者张艳玲,在听完有关陕西为南水北调所作的贡献后有感而发。
陕西“水十条”:统筹推进全省水污染治理 水环境质量好坏,事关百姓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我省在十三五末能否全面够格步入小康社会。在渭河与汉丹江水污染治理的基础上,陕西“水十条”立足现状,放眼长远,以五年积一小步,十年跨一大步分阶段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受到严格控制。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渭河水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恢复。
为推进新一轮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陕西“水十条”)提出治理目标,我省将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原则,加快推进渭河、汉丹江、延河、无定河等重点流域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下水、黑臭水体等特殊水体的污染治理;认真实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方案,做好渭河流域污染防治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管护;加快实施落实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启动延河、无定河水污染治理。
陕西以秦岭为界,北属黄河水系,南属长江水系。全省因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原因划分为三大板块:陕北、关中、陕南,各区域水资源状况及水环境质量差异明显。陕西“水十条”充分结合地方特色把脉治水的关键和重点,按照“南防北控、中部提升、节水循环、优化空间、底线保障”原则,统筹推进全省水污染治理。同时,为推进陕西关中水系建设,将户县渼陂湖、渭南卤阳湖和西安昆明湖三个湖泊的保护纳入其中。
为实现建设生态渭河、景观渭河、安澜渭河的目标,陕西“水十条”将把渭河流域的治理重点倾向污染较重的支流、干渠,并大力推进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湿地建设,坚持生态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重,巩固提高现有水环境质量。
以渭河治理经验为基础,陕西“水十条”针对陕北行业分布,细化环境准入政策,严格兰炭、煤气制甲醇和煤焦油加工等重污染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并将水环境风险防控作为陕北治水的核心与重点。
为充分保障汉丹江水质安全,陕西“水十条”在国家取缔“十小”企业的基础上,针对陕南地区增加了皂素、冶金和果汁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小企业的取缔任务,并在汉丹江流域逐步实施水环境污染考核补偿。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随着陕西“水十条”实施,一个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美丽新陕西,将呈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