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拔去“穷根子”的根本路径,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
为此委员们建议:
一是培植特色产业,激活“造血”细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体现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突出产业链条的连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格局。建议以市、县区为单位,编制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防止因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造成新的产能过剩。
二是创新帮扶模式,疏通“活血”脉络。生态环境是贫困地区最突出的后发优势,要坚持“绿色减贫”理念,发展绿色、生态和低碳的产业扶贫模式,将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寓于绿色发展体系循环之中,在扶贫政策考核和扶贫项目监测中重视绿色减贫。要通过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持续的绿色扶贫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示范带动更多的企业将贫困户小块分散的土地、扶持资金、剩余劳动力等纳入到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让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外血”助力扶贫。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没有资金保障,产业发展就会落空。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简化扶贫贷款手续,加大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改革资金分配使用方式,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精准输送产业血液,提高扶贫成效。
四是激发内生动力,改变精神“贫血”。扶贫先扶志,解决“口袋”问题先得解决“脑袋”问题,思想不改变,贫穷就难改变。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各项脱贫攻坚政策精准送到群众手中,及时报道各地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增强贫困群众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使他们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努力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脱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