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奔小康的历史征途中,国家从长远战略发展角度,不断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关护工作,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关护工作成绩斐然。但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仍时有发生,而且趋于年龄下降的态势,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关护工作任重道远。
自今年年初,政协白水县第九届委员会换届成立以来,县政协常委会积极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独特职能和优势,在助力白水实现“四五六”(四区目标、五新蓝图、六大工程)发展战略上,组织政协委员积极撰写提案,建言献策,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其中教育界政协委员分别撰写的《关于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提案》《关于建立未成年人社会关护的提案》两份提案,得到了白水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县政府的主导下,提案承办单位积极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加大工作部署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和督促检查,该县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关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白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关护工作,采取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促进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关护工作健康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宣传,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命崇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求县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县各中小学每学期开学之初,就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邀请法律专家现身说法、开设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振奋精神、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让未成年人树立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对国家、家庭和自身负责,从而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社会上积极营造关护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帮助青少年掌握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自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努力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使青少年教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力量。在重要时间节点,对师生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法制宣传、安全自护等教育,使广大师生崇礼守法,使法律内化于心,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青少年道德法制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
对特殊学生实施重点群体的分类教育和帮扶,对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在加大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矫治和帮教工作。
二、加强协作配合,努力形成教育关护的合力
组织全县教育、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民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认真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关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个别具体问题,协调相应部门,指导学校采取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效措施,形成关护关教合力,达到“关爱、教育、挽救、回归”未成年人关护目的。
三、以学校安全教育为抓手,全力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以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防护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全县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创建平安校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讲座、橱窗、板报等,广泛宣传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安全防范知识,积极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协调关系,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组织全县各中小学,协调好与基层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学校周边门店、农户群众的关系,争取他们多方面的支持。与派出所、治安民警一起,严厉打击破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多方协调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消除误会,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组织文化部门对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厅进行检查整顿关闭,教育引导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等容易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场所。
四、注重父母影响,抓好家庭教育
在目前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教育下一代的特殊时代环境下,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孩子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现象,已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充分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导师。父母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成长,所以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应该切实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小手牵大手 筑牢防毒墙》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建立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利用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等,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培训内容,对家长集中培训,使每位家长明确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自觉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和教育好各自的孩子。 (元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