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 >> 文化号角 >> 详细内容
黄伟:躬耕黑土地 煤海展风采
日期:2017-09-15 14:47  作者:刘芳芳 

黄伟,2007年8月来到陕煤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机电队,至今一直从事煤矿机电技术及管理工作,十年来,由一名普通的工人逐渐成长为机电队的党支部书记。他热爱科学,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以精良的技术和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信条。85年的他,年轻但不失稳重,眼睛小但不影响大视野,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成就着自己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同事们笑称,“机电队有了黄伟,就没有手足无措的事情了”。

 解放思想,突破创新瓶颈

作为机电队的领头人,黄伟同志深知,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在工作中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只会自取灭亡。他根据自己的所学,精心钻研技术,以矿井主人翁的身份稳中求变。机电队综采车间变电所双回路不具备自动切换功能,一回路停电后,另外一回路不能自动投入运行,导致部分区域经常有停电现象,给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黄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冥思苦想,寻求突破,期间要克服“保障供电,缩短影响时间”和“二次重新配线”的双重难度。经过努力,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构思和试验,他在母联开关上加装了无扰动快切装置,实现了自动切换功能。根据前面总结的经验,他又马不停蹄地对井下办公楼变电所、风井变电所的母联开关进行了改造。经过改造,实现了任意一回路停电,都能对母联开关进行合闸操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新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项永不止步的工作。随着公司节能降损的理念提上日程,他组织成立了多个技术兴趣小组,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工具创新,改进工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了机电队整体向上。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近几年,黄伟一直专注于矿井机电技术的学习,精益求精,为了更好地掌握矿井各大系统的运行情况,他独立绘制了全矿供电系统图,供排水系统图等。为了图纸的精确度,他跑遍了井下的每一条巷道,掌握井下机电设备的变化情况及负荷增减,在大局上,给矿井安全生产增加了一层安全保障。他说,每一项重要的工作,都是一堂课,必有所取所学。根据业务需要,他制定了完整的机环双检实施方案,反复推敲设备设施的点检点,巡检路线,不断改进,做到了重点设备重点管控,一般设备绝不遗漏,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双检,确保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他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带领各个班组进行小改小革,利用周二周五的学习机会,给大家讲述日常碰到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法。在同事们看来,黄伟同志无论在地面还是井下,机电技术无所不通,而他自认为远远不够,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原有风井架空线路到了雷雨季节,常常因雷击而发生停电现象。他反复查看设计和现场,发现架空线路处于空阔地带,雷电只能通过架空电路释放。为此,他反复琢磨,请教高技能人才,对架空线路重新进行了设计,通过增设避雷线、避雷针及引下线等措施,彻底避免了因雷击而造成的突然停电现象。他的技能水平有目共睹,同事们无不佩服。

 一腔热血,躬耕煤海

今年三月份,矿建二公司电缆漏电,掘进项目部处理了整整两天,都丝毫没有办法找到故障点。生产任务紧急,矿领导派机电队前去支援。黄伟二话不说,和赵三线就紧急下井了。下井才知道,任务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沿线九个高压接线盒,每个接线盒都是潮湿状态,绝缘值过低。前面的接线盒刚处理好,去处理后面的部分,后面的处理完了,前面的绝缘值又下降,如此,他们反复处理,丝毫不敢懈怠,反复更换了四十五桶一斤装的干燥剂,才渐显成效。清理接线盒内部时,清洗剂就用了24桶,来来回回,一步一步。他们连续奋战了三十六个小时,不眠不休,终于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如释重负。在机电队,编写安全技术措施,有黄伟;技术分析报告,有黄伟;员工技能指导,有黄伟;排查设备隐患,有黄伟........在机电技术的各大领域里,他总能运筹帷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而这一切,都没有捷径,这一切,得益于他不舍昼夜地奋战在矿井的各个角落;得益于他刻苦踏实,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得益于他对矿井事业的满腔热情和不改初心的昂扬斗志。他是最能干的书记,最合适的楷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强烈的责任心,攻坚克难的精神,他谱写了一曲曲煤海华章,先后两次获得神南矿业公司安全先进工作者,节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创新小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投入》项目荣获了神南矿业公司技术革新奖,《地面变电所双回路自动转换无扰动装置改造》荣获创新成果三等奖,而且多次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说起这些荣誉,他总是一笑了之,转而又致力于手头的工作和对未来工作的规划之中,分明一位不折不扣的实干家!        (刘芳芳)

政协网站 政府网站 合作媒体 友情链接 检察网站 中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