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上下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文化扶贫等脱贫攻坚措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法律扶贫也不容忽视。贫困户是弱势群体,碰到生活中一些涉法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解决,如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因劳动关系请求经济补偿、赔偿的;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以及其他人身伤害事故造成人身伤害请求赔偿的等。面对这些问题,群众一是不知如何解决,找那个部门解决,二是没有经济能力解决。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法律援助网络。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自然村”的四级网络援助体系,延伸服务群众触角。全力做好法律援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工作重心下沉,服务端口前移,确保广大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二是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建立法律援助对象动态数据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法律援助资源状况等因素,逐步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针对其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服务,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法律援助监管。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联动的法律援助长效机制,做好扶贫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等工作的衔接。完善扶贫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审批、指派、承办、回访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服务标准,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四是推行贫困村法律顾问制度。充分整合社会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四支社会法律援助资源。积极开展“助力精准脱贫,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选派优秀律师、法律工作者到全市建卡贫困村担任法律顾问,实行挂牌公示,免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基层群众在遇到纠纷、侵权时,通过正当、理性的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处理重大疑难纠纷。(渭滨区政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