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学作品 >> 详细内容
叩白园
日期:2017-12-04 10:45  作者: 
 

叩白园

朱金华

 

我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叩拜白居易墓园的。

丁酉初秋,连绵秋雨淋湿了心境。索性冒雨向洛阳进发,抖落满身疲惫,撂下俗事烦恼,到龙门礼佛,品古代雕塑艺术的博大精深;叩白园,凭吊忧国忧民一代诗人白居易。

天公作美,清晨,推开窗户,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漫天乌云小雨淅沥,虽称不上晴空万里,倒也风清气朗。到得龙门东山琵琶峰下,但见流水潺湲,林木森森,百草丰茂。拾级而上,蜿蜒的小道旁,一处亭子,曾经是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一班好友对弈饮酒品茗论道之所,蓬勃树荫下,泉水在叮咚,鸟儿枝头欢唱,好一派幽静。置身亭中,耳畔萦绕大自然清音,眼前浮现文人雅士举杯把盏吟诗作赋的潇洒俊逸,不远处,似有琵琶声声慢,感叹相逢何必曾相识……

步入乐天堂,迎面白居易塑像,神态飘然,把人带向遥远,穿越时空,移步近前,欣然与之对话。作为读书人,在名垂千古的诗人面前,再不敢妄称文人,可文人的情怀不曾减弱。深知文人基本素养,需体恤底层人疾苦,有一腔爱国忧民情愫,作文不装腔作势,处事胸怀坦荡。《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诸多诗作,读来平易浅切,明畅通俗,令不识字的老媪都能读懂,诗文虽没有李白诗句那样充满浪漫情调,也不像苏轼词赋那般放荡不羁,其平淡真实还原世事本真,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表达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充分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张,还有古稀之年遭贬偏远之地,心中牵挂不是个人得失,依旧心系百姓,这等高洁品格,自然会令人敬仰万古流芳。

这兴许与诗人少年时代经历颠沛流离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寒窗苦读,入仕途,意在报效国家,惠及民众,怎奈宦官飞扬跋扈,百姓身陷苦难,只好用诗歌抨击时弊,唤起执政者觉悟,抒发对大众百姓的同情。白居易为官清廉正直,始终不忘民苦,堂内一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足可涵盖其大爱情怀。

走出乐天堂,对面便是香山茶社,我无意品茗赏景,直奔峰顶而来。翠柏丛中,砖砌圆形墓丘,长眠着诗人白居易。不忍触碰吊唁诗人的文字,挨到墓前,但见芳草萋萋,天幕低垂,端视“唐少傅白公墓”墓碑,一种莫名的悲情涌上心头。双手合十,三揖九叩,以虔诚的心敬仰诗魂,膜拜文学偶像,洒两行清泪,祭万古英灵……

转过身,抬头仰望,墓园门首,乃是张爱萍将军手书“望阙”。退出园来,站在石阶回望,诺大的墓园零星散落着拜谒人群,墓丘显得孤独冷清,恰似诗人一生,虽尊为少傅,喜酒善诗,修建香山寺,出资开八节滩,日常却过着清贫生活,这难免让人伤感。偶尔一撇,那幅清丽的隶书对联“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我仰慕的已故老一辈书法家、曾题写《今古传奇》刊名的王遐举先生手笔,心境便稍稍舒缓。

眼前又浮现骊山脚下常演绎着的《长恨歌》,是文学传承了历史?抑或时代成就了文人。我要说的是,因为文学,这个世界丰富而多彩。

政协网站 政府网站 合作媒体 友情链接 检察网站 中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