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各界视点 >> 详细内容
扶贫先扶技 治穷先治懒 —— 汉中市南郑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作观察思考
日期:2022-08-03 11:21  作者:潘 涛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为立身之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汉中市南郑区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围绕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帮扶计划和技能培训活动,及时兑现培训、创业、社保等就业创业补贴,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的品牌化、技能化、组织化程度,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取得的工作成效

1、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信息。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宣传活动,建立区镇村三级就业信息微信群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册、微信公众号手机微信群等,即时发布就业帮扶政策和企业用工、劳动者求职信息;适时举办“春风行动”苏陕协作专场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22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就业招聘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8000余个,参加招聘人数12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600余人,实现就业61人。

2、认真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制定了《脱贫攻坚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工作方案》,采取由区人社部门牵头,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教体、林业、水利、移民办、电商办等部门(单位)参与,镇办组织,培训机构授课的形式,对脱贫人口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半年来,共开展创业培训3期合格66人,完成SYB创业培训9个班次213人,完成技能培训545人,线上培训200多人。

3、有序推进就业创业帮扶计划。各有关部门、镇办继续实施“七个一批”帮扶计划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创业;印发了《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十二条政策措施》,落实了培训、创业、社保等就业创业补贴,兑付转移就业交通补贴2470人111.82万元、就地过年一次性交通补助1824人 87.1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39人19.5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105人5.25万元;精心组织“点对点、一站式”苏陕劳务和返岗复工协作3次,为江苏省输送劳动力81人;全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3.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5000多人,创经济收入25亿元。

4、不断创新就业创业实现形式。一是积极培育转移就业示范基地和社区工厂,新培育创业孵化基地3个,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6个、镇级创业指导中心7个,累计创建社区工厂19家、就业帮扶基地9家。二是着力提升劳务输出的品牌化、技能化、组织化程度,全区已形成魏家凉皮、黄官藤编、巴山巧娘等劳务品牌。三是精心培育“六编”棕编、藤编、扇编、草编、竹编和手工艺编织)产业,促进了居家灵活就业,全区从事“六编”产业14160人,其中脱贫人口2640人。四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当地能人就地创业、脱贫人口自主创业,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创业项目,以促进脱贫人口“家门口”就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部门和镇村对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致使培训工作打了折扣突出表现为:一是培训机构下乡培训时,一些镇村负责人常以基层工作忙、入户调查时间紧、农忙等理由进行拖延,致使培训任务难以按时完成。二是个别部门镇村简单地认为脱贫人口技能培训是人社部门及包联单位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自己只需当好配角、走走过场就行。

2、部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主观盲目形式单一,影响了培训效果。一些就业技能培训无的放矢、脱离实际,既难满足脱贫人口的参训意愿,又不能完全对接市场用工需求;一些就业技能培训理论传授多、实地观摩少,忽视了现场演示和动手实践,让参训农民似懂非懂;一些专业教师仍习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单一,教学语言抽象,甚至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使参训农民“吃不消”、学不会、用不上;个别培训机构下乡培训时,很少考虑农忙因素和农村老龄化实际,致使就业培训难以组织。

3、少数脱贫人口“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应有的脱贫志气和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农村脱贫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扶贫政策扶贫资金的兜底保障下,少数脱贫人口安于贫困、得过且过,甚至游手好闲、以贫为荣,“靠着墙根晒太阳,坐等政府送小康”,把党的扶贫政策当成了“免费的午餐”,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的现象屡见不鲜,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志气和内生动力。

三、合理化意见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不仅要助力脱贫人口脱经济之贫,还要助力他们脱技能之贫和精神之贫,只有这样,才能激活脱贫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和致富原动力,使他们逐渐摆脱对“输血式”扶贫的路径依赖,在脱贫进程中自立自强、行稳致远。因此,必须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涵,确保脱贫人口技能培训智志双扶。

1、明细扶贫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防止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脱实向虚。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明细各有关部门、镇办及培训机构在脱贫人口技能培训中的职责分工,健全奖罚分明的成效考核和追责问效机制,夯实培训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协同联动、履职尽责,防止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单打独斗、孤立无助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历练干部的“主阵地”和识别干部的“赛马场”,对在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中作风扎实、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破格提拔使用

2、抓好课前调研,实施精准培训,确保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解渴管用。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督导培训机构做足课前调研,以精准对接脱贫人口的参训意愿和用工需求,变培训机构“送菜”为脱贫人口“点菜”。二要根据脱贫人口的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引导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让参训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三要聘请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介绍生产经验、开展技术示范、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培养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土专家”和“农秀才”,以带动更多的脱贫人口就业创业。

3、激发脱贫志气,实行技志双扶,从精神上根治“等靠要”现象。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心。拔不掉思想上的穷根,就树不起致富奔小康的自信,还随时可能出现返贫。党的脱贫政策不是“免费的午餐”,更不是为了包养懒汉。各帮扶单位引导脱贫人口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要我富”为“我要富”;要鼓励脱贫人口学技术、找门路,用致富的本领和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要依托脱贫致富典型,为脱贫人口树立标杆,使他们学有榜样、做有参照、赶有目标;要繁荣农村精神生活,不定期开展“脱贫之星”、“致富之星”、“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厚植愚公精神,涵养乡风文明,鼓励脱贫人口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政协网站 政府网站 合作媒体 友情链接 检察网站 中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