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对标补短 聚合力苦拼实干
——宁陕县政协考察组赴浙江省考察学习见闻
从秦岭腹地奔赴江南水乡,到德清、访安吉、看桐庐……在澎湃的春潮中,感受浙江大地跃动的勃勃生机,聆听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足音。
3月23日至28日,宁陕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郑吉友,副主席葛书荣一行11人赴浙江省考察生态旅游、精品民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一路走来,所到之处,一幅幅大美乡村的美丽画卷,让考察组感受到了浙江省在生态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勇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
文化赋能点亮民宿产业“新路子”
“碧水清潭犹如画,竹林深处有人家。”被竹海拥抱的莫干山仙潭村,一座座别具一格的中式庭院民宿静卧其间,鸟鸣与犬吠突显了仙潭村的安静,村里的民宿让游客们短暂脱离城市的喧嚣,在林间山野寻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山脚下的庾村,是一个拥有民国风情的村子,村里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小学、火车站、法国梧桐树,酒吧、咖啡馆、手工铺子也是村里的一大特色,新老元素的碰撞与融合,让庾村逐渐蝶变为“文创村”“网红拍照村”。
莫干山民宿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的经典案例”和“中国最成功的乡村改造”,它凭借异于城市的景观、优质的空气等环境优势,从单一住宿业态向“民宿+”产业集群转变,从自主经营到公用品牌,从观光到休闲度假,打造出系列新型乡创文旅产品,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每逢节假日,在莫干山千余家民宿中,常常是一房难求,当然,在环境、服务、卫生、管理等方面,不在五星级酒店之下。”民宿管家自豪地介绍到。
“村庄佳景色,画茶闲抒情。”生动地诠释了外桐坞村的两大特色——“画”与“茶”,一垄一垄的茶树顺着山势起伏连绵成片,这里的村民把房屋与艺术家共享,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一座飘着茶香的艺术村落。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东梓关村,茶园古寺、唐风宋韵的径山村,马岭古道、老式民居的石舍村,他们以历史的神秘感,将茶文化、古镇文化植入乡村旅游,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宁陕很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借鉴性,我们要把他们的新理念、好经验带回去,更好指导我们做好生态旅游、精品民宿产业集群建设。”考察组成员有感而发。
自然环境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代表鲁家村,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是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地和示范村。鲁家村立足生态,用独特新颖的经营理念,把美丽乡村变成美丽经济,以“公司+村+家庭农场”的模式,改造、整合建成18个有明确主题和特色的家庭农场,满足游客餐饮、住宿、亲子游玩、农事体验、乡村休闲等多方位的文旅需求,将“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独特魅力呈现给世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安吉余村,一个本来以挖矿为生的小村子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变村容村貌等举措,实现了从“石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成功转型,从一个污染村完美蜕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位于桐庐的芦茨村被竹林环抱,山谷内溪水川流而过,颇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当地居民回忆以往,深深感慨:“你现在看到对面山上都是绿的,当时哪有这样成片的树,成天烧炭,空气质量差,芦茨溪里的水没有这么大,里面还有很多垃圾。”现在的芦茨村从砍树烧炭的阵痛中走出来,立足“风情小镇”特色规划,打造了集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慢生活体验区。
找准差距铆足劲头“加油干”
几天时间里,考察组成员自始至终带着责任认真看,带着思考专心听,带着问题虚心问、虚心学,边走边议,不放过细节,从点滴中寻找答案。“很震撼”“有压力”“坐不住”“等不起”成为了此次考察交流的高频词。
“概括几天来的学习考察感受,有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当地都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注重打造个性特色,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乡村格局。”县政协常委陈禹霖在桐庐城市规划展示中心有感而发。
对标对表、反思差距。德清、安吉、桐庐先进的发展思路、强烈的环保意识、超前的规划意识、迅猛的发展速度、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勇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令考察组成员耳目一新,感受颇深,在看、听、问、思中激发“头脑风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坚定奋起赶超、加快发展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把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合宁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为建设全国生态经济强县、建成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而努力奋斗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心怀坦荡大胆干、扑下身子用情干,在利用好、发挥好宁陕县自然禀赋、地域文化等优势资源上凝聚共识,为建设精品民宿、发展生态旅游建言献策,助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杨继斌 罗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