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张淑珍
朱金华
癸卯初冬,周末的阳光还没升起来,寒冷在周身弥漫,嘴里哈着冒烟的热气,顶着呼啸寒风,大步流星迈向距家一条马路之隔的茶艺文化街,去拜访有着丰硕研究成果、荣誉等身仍孜孜不倦探寻茶叶生长制作品质、心系茶农生产生活、胸怀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农艺师张淑珍女士。
这是受朋友之托,来办理市漫画家协会出版图书收录《三秦楷模张淑珍漫像》使用肖像签约《授权书》。走进客厅,简约的朴素扑面而来,家具摆设并不考究,给人一种闲适宽松的感觉,这位耄耋老人精神矍铄,腰里系着围裙,正在忙碌家务。我说明来意,便赶紧放下手头活儿,招呼家人沏茶,和蔼可亲地与我攀谈起来。
12岁那年,张淑珍入杞县高阳小学读书。读了三年零三个月小学,考上开封女子中学,三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本校高中,自那年起,学校不再招初中,这所师资力量强、大学升学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学,是当时全国百个重点中学之一。她初中二年级入团,担任宣传委员,每个周六下午,开班会、开展团支部活动,针对同学思想进行讨论。中学六年,确定了张淑珍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理想信念,要为共产主义而学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著作中深深懂得“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部用意志写成的著作,影响和激励着张淑珍的人生。
1957年,张淑珍考上西北农学院林学系,1961年,这个来自河南省周口地区太康县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商洛地区商南县林业局,来到农林牧综合站,一个柜子,一张桌子,一位同志说:“你来啦,把林业上的文件拿过来,林业站算恢复了!”在这里,张淑珍走过了一个甲子的轮回,青丝变白发,从秦岭深处的山山峁峁到首都北京,脚步丈量出辉煌;南茶北移六百里,有了北纬33℃的奇迹。让一个自古不产茶的山区县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名茶百强县”“中国名茶之乡”众多响亮称号……
同在一个山城居住工作,在街上,在活动现场,在工作场所,见面的次数固然很多,真正与张淑珍女士近距离接触,连同今儿个,也不过三次。那还是十多年前第一部散文集出版之初,带着作家梦的张狂与兴奋,找到时任商南县茶叶站站长张淑珍,她很和蔼,语气舒缓地客气着说,咱的单位不大,对待每个来售书的同志都一视同仁,就开个10本书的发票吧。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写作者,出书容易销售难。一个在镇上当一把手的熟人,去到他那里卖书,倒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当他调到某局后,一定帮忙买些,末后不久,真的就调任一个局局长,虽未去到他心仪的那个局,在县里也算得不小的一个局了,我却懒得去求他。还有一个局长,见面老表长老表短地呼唤,自认为平日里关系不错,满怀希望登门求帮忙,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你把书卖给我,我拿到手上卖给谁呢”。我面红耳赤噎在那里发癔症。相形之下,一个从未有过交往的单位负责人,她能买咱的书,已经是莫大的鼓舞了,尽管数量不多,是在“对待每个来售书的同志都一视同仁”前提之下……
再一次,大约四五年前吧,漫画家王阔先生要画张淑珍女士漫像,工作繁忙不能到场,委托我拍主人公多角度照片,我来到张淑珍女士工作的茶叶研究所办公室,说明来意,张淑珍所长赶紧放下手头工作,配合我拍了一组照片,为了不打扰她工作,我急匆匆告辞,她热情着挽留,还送给我别人写她的书籍。
看到书,十几年前售书的情景历历在目,感念张淑珍女士惠顾的同时,也为自费出书者感到悲哀,拿着自己爬格子辛苦累积的成果乞求施舍,不光掉了身价,也给碍于情面帮助兜售者增添麻烦,明知就里,有几人还会为那些个以出版图书赚得晋升虚名者摇旗呐喊赞美献媚呢。
走近张淑珍,恰如读一本书,勤奋不息朴实无华的品格,会灿烂双眼,让人思想深邃而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