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我高中毕业,在基层卫生院工作两年后调入县政协。那时,整个政协机关在编人员中,上至主席,下至炊事员共有13人,一座三层简易小砖楼、一个破旧不大的院子和一部办公电话,就是政协机关的全部家当。
初入政协时,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一群陌生的面孔,年仅19岁的我,心里充满了惶恐和不安。整个机关里,除了我,其余人员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都是些阅历丰富、资历深厚的老同志。工作内容单一,生活枯燥乏味,人与人之间除了工作关系接触,私下里几乎没有往来。当时机关里人少事多,我初来乍到,自然也就忙得不亦乐乎。
转眼30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懵懂无知、不谙世事的年轻女子,成长为一名政协队伍的老职工,在历经三次岗位转换的过程中,也亲身经历目睹了这30年来政协的发展与变化,心中感慨万千……
2002年,我被从打字员岗位调整到文书岗位,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上传下达、文件处理、接待来人等大量繁杂的事务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眼界开阔了,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暗地里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信任,把本职工作干好。
2007年,七届政协换届后,机关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来的主席是县委副书记转任的,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出每名干部职工必须熟练掌握电脑运用,电脑培训成绩列入年终考核。当这一意见出台时,立即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在当时的政协机关里,大部分干部职工年龄都比较偏大,不求新知、墨守成规是普遍的心态,对学习电脑颇有畏难情绪。机关内部虽有几台电脑,但文件材料基本外送街道的打印部处理。因为会搞文字编辑的人没几个,所以大家压力都很大,就连我这个打了多年字的人,原来自我感觉良好,现在也感到了跟不上形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紧张的学习培训,不仅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了电脑应用知识和操作技术,就连以前从未摸过电脑的人也能运用自如了,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有些老同志说,如果不是主席硬逼,我们都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学会用电脑了,言语之间充满了感激之情。
为了改善机关办公条件,2008年,经过多方努力,筹措资金,重新装修了会议室、办公室,更换了桌椅、沙发、文柜,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投影仪、电子屏等设备,使机关办公条件真正达到了全自动化水平。洁净宽敞的走廊内摆满了各式盆景花卉,雪白的墙壁上装饰有字画,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萦绕在机关的每个角落,整个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和谐向上的氛围,给人一种优雅别致、温馨舒适的感觉,工作起来也就更加信心百倍了。众人感叹:如今的政协真是大变样了!
在政协工作这30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七届政协以来,主席亲自把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当作大事来抓。我们除了参加正常的每周学习活动日外,还想方设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带领机关干部职工下基层,走乡镇,积极开展调研视察、交友联谊等活动,使大家在学习交流的同时,心情和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放松。每次外出考察调研时,都要求我们必须写心得体会,并在职工会上逐一进行交流。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各种类型的专题汇报、演讲比赛,并邀请评委点评打分。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家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嘴巴能说了,胆子也正了,写作能力更是提高了不少,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信心百倍。我们打心眼儿里都感激领导的良苦用心。
2008年,我被调整到提案委员会任干事。我原以为提案委比较轻松,其实不然。一年虽然只有100多件提案,但从线索征集到向委员发出通知,从提案收集到筛选立案,从整理加工、规范文本到送政府集中交办,从网络管理到社会评判,从督促办理到结果汇总,时间要求严格、程序性比较强,而我做的都是一些具体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这几年的提案工作中,我为委员履职为民的情怀所感动,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丰富了对社会各条战线人和事的了解,从而更加增强了做好提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
在做好提案工作的同时,我还和大家一样,参加了《县域文化丛书》的编辑和校改工作,我先后承担了《农家生活》篇的校对和《文化娱乐》《行走劳作》《医院文化》《端午节》《清明节》《八月十五》等文章的编辑撰稿任务,使我有机会提高了文字写作能力,也通过采访、座谈,了解了柞水的古往今来、轶闻趣事、山水风光、发展成就,我觉得在政协工作很充实,忙有所获、忙中有乐,每当听到街头巷尾对政协文史工作的赞许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能够成为编辑部的一名成员、留下一点笔墨而感到欣慰。
2021年12月,我在柞水县政协光荣退休。工作期间,我最大的体会,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努力就有收获,平凡的岗位照样能实现个人价值,自暴自弃必将一事无成。
感谢历届政协领导和同志们的教诲和帮助,使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我衷心祝愿:政协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郭军芳 原柞水县政协经济委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