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4-05-08 作者: 浏览:39次
由特长的作用想到的
特长,也称专长,通常是指人的一技之长。特长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才能。发挥特长也常常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价值。
只要稍加留心社会生活,就不难发现,有特长的人比较容易谋职。你推荐某人到某单位工作,某单位领导免不了要问:“你说的这个人有啥特长”?干部调动、军人转业、学生就业等等,所填的表格中少不了一项是“有何特长”,可见特长之重要。谚云:“一招鲜,吃遍天”;“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招”、“技”指的就是特长,有“招”、“技”指的就是特长,有“招”有“技”就容易获得职业和其他生财之道,做到衣食无虞。因此传特长给后人向为做父母的所重视,学得一技之长也素为后生所追求。社会愈发展、有特长的人更容易取得用武之地、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即使有些特长只是用于消闲。特长像城堡,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阵地。特长是车舟,可以承载自己通过人生之旅的关山江河。特长是阶梯,可以由此攀登事业的高峰。
有特长的人也易于碰到出乎意料的发展机遇,就是人们常说的“时来运转”。高俅只因球踢得好,就被大宋的一个皇帝所赏识,平布青云,贵为高官。史迪威因为会说中国话,在二战中被委以中印缅战区的美军司令官和中国战区参谋长的重任。有特长的人即便作了俘虏,也容易被进去的敌人所留用甚至重用,古今中外战史中不乏这方面的记载。
有特长的人之所以易于在社会上立足,受到社会的欢迎,一是因为特长有用,二是有特长者少而难求。特长有大有小,大的如科学发明,小的如种花养鸟。具有某种技艺的人数有多有寡。只有极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掌握的技艺称为“绝技”,身怀绝技的人更为社会所宝贵,有些也需要先天的禀赋。
有些特长,对一般人是大特长,面对身居高位的人,可能是属于“旁门左道”、“别才别艺”,对国家和人民来说,他们没有这些特长可能要更好些。比如在我国历史上,有好些皇帝是多才多艺的,但他们差不多都经国无方,结果出了大乱子:惰炀帝诗艺出众,国亡身葬;李后主诗冠一代,被囚遭害;宋微宗书面大家,身入牢笼;明熹宗能工巧匠,民不聊生……可见,身居高位的人如无治国安邦的才能,或对政治不感兴趣,只痴迷于某项技艺,是要误国害民的。
在有水平的领导者眼里,有特长的人是“好钢”,将其用在“刀刃上”――即可以充分发挥其特长于岗位上。有特长的人也许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和缺点,善用人的领导对他信任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首先看他能不能胜任某项工作,尽可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曹操当年“反潮流”,鼓吹要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就是重视使用人的某种特长。
有一技之长的人容易受到领导者的重视,同事的尊重;但也容易恃才傲物,以特长骄人,“拿架子”。骄傲得过份了,反而会受到领导者的冷落,同事的鄙视。有特长的人要注意善于和周围的人相处、共事、努力发挥特长,做出成绩;如果能将自己的一技之长热情传授他人,便一定能获得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特长可以给自己带来种种好处,但也不尽然如此。古代有的人字写得好,就被装进筐子里,用绳子吊到空中,在悬崖峭壁上写字,心惊肉跳,风吹日晒,备尝辛苦。因此颜真卿便在《家训》中告诫后人:书法“不必过精”,以免“常为人役使”。有些人烹调技术好,隔三间五帮别人做席,一做十几桌,几十桌,从早忙到晚,油呛火熏,汗流浃背,苦累不堪。特长多的人,吃苦受累也更多。不过,多付出的辛苦有时可以换来一点赞许:“能者多劳”嘛。 (合阳县人民检察院 张东)
(编辑:晓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