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鸡大散关与老子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2017-07-04  作者:webmaster  浏览:57次

64b49bcd91084fa1c8cefa9b4e424976.jpg

 中国宝鸡大散关与老子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玉林

2017年6月16——18日,由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主办,宝鸡大散关文化博览馆承办的“中国宝鸡大散关与老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宝鸡恒源酒店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理论局副局长董京泉、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长邱锋、世界老子学会执行会长董延喜、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陕西分院院长韩树林、武汉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可心,以及北京、上海、山西、四川、甘肃、河南、安徽、广东、浙江、西安、宝鸡、鹿邑、临洮等省市老子文化研究机构负责人,市级老领导陈同钢、许道化,市社科联副主席霍海利、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会长霍彦儒、宝鸡市养生协会会长曹西剑等共36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易渲承主持,有21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
     一、大散关与老子踪迹
     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长邱锋发言讲到,老子春秋出的“胡林塞”,在秦惠王时代才开始设“函谷关”,而大散岭设关最晚在秦代,再比对大量文献,老子出关应该是大散关,条件具备史料可信。他认为,老子在大散关遇到关令尹喜,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著五千言《道德经》,并约定千日之后四川成都相见。关于老子出关活动,他认为一是老子是出散关,到流沙、进西域、访中亚,带领弟子们实践“以道立天下”。 二是有史料印证老子入夷狄,过西域,之天竺,还做了不少大事。三是前500年左右,老子“西出流沙西”,最后走到了甘肃一带,在当地讲学传经(还有说去了成都),然后去新疆和田及中亚一带,集当时的世界智者创浮图道,建浮屠邦,因而影响世界哲学。甘肃省临洮县老子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庆指出,根据陕西从终南山到宝鸡及大散岭天台山一带,老子踪迹文化和道文化宫观非常丰富,宝鸡和天水一带毗邻地区历史上曾设伯阳县,地名中伯阳川、水、河、谷看,在这里产生大道文化是完全合理的。
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孔润年认为,老子《道德经》非一时一地之作。老子是不是在大散关最终完成了道德经的创作?不好肯定,也不好否定。至少可以推知,老子必定是在宝鸡传播道家思想的第一人。大散关也极有可能就是老子西行传播道德经思想的一个重要据点。浙江宁波学者龚远峰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应尹喜之请,经老子“语之五千言”,由尹喜“过而书之”。宝鸡学者李福慰认为,宝鸡天台山有“伯阳山”、“玄关”、“老子‘授经台’”以及“尹喜故宅”等有关道家学说创始人的遗迹以及“老子骑牛过玄关”、“老子著《道德经》并授予尹喜”的传说故事,为探觅老子等人的行踪及对其学说的提供了重要依据。宝鸡学者刘晓应认为老子西出的“关”,就是宝鸡古大散关。宝鸡市老研学者朱玉林认为,老子不满周室衰败的现状,弃官西行,他先后在现宝鸡境内庵岭古镇、青牛洞、玄关、大散关等地传道讲经,应关令尹喜之求,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后出关入秦。宋婉琴、侯天贵、杨宝祥、东海风、李河涛、李军宏等学者,也都对老子著《道德经》与大散关有紧密关系的观点持支持态度。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易渲承认为, 2005年出土的北魏《李诞墓志铭》有老子后代从印度(克什米尔)“归邦”回国的记载,为老子去印度、中亚找到了证据,与老子西行出散关到中亚形成了证据链。
      二、大散关老子文化的开发利用
    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单英杰、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政策咨询专家魏科超指出,大散关一带包括天台山,是宝鸡老子文化传承比较集中的区域,可将这一区域规划打造为大散关老子文化带,使之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标识。重振千古名关雄风,要从顶层进行设计。侯天贵、郑鼎文认为,大散关作为道文化经典《道德经》的成书地,遗有老子给尹喜授经的“说经台”,天台之峰有道家尊崇的祖庭“玄都”,山脚有“玄关,人称“老子骑牛过玄关”,奠定了大散关在道文化传承上至高无上的独特地位,应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鉴于老子在世界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建议政府在加大炎帝传说文化利用的同时,提升大散岭、天台山老子实体道文化,结合独特而珍贵的自然炫美山川风光,在中国旅游市场上打造出一张靓丽名片。
    三、老子文化的有关理论与应用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专家顾问董京泉指出,老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是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的以法治国具有显著的区别:一是层次不同;二是目标和目的不同;三是由此体现出来的治国方法不同。老子的依道治国是形而上的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上层次,所以习近平主席说,“老子是春秋诸子百家之首”。宝鸡市可以重点利用老子踪迹文化,提升老子道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实力。西安交大教授、西安光明国学研究会会长艾光明在发言中指出,学习老子文化要将其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去认识,《道德经》和 《易经》是同源的两大系统,原始的“道”程式化为“易”,易又抽象数术化释道。老子文化的核心在于承前启后完整的阐述了宇宙本体本源,其革故鼎新对依道治国制世,养生实修等领域具深刻的影响指导价值。中国道学论坛、中国道教论坛总编、 世界老子学会执行会长董延喜在发言中指出,要实现老子文化研究 “道行天下,德化世界”的伟大愿景,前最迫切的是加强道德文明建设、事实求是地开展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按照大道原理去为人处世,用老子文化来破解社会人生中的各种困惑,把老子文化渗透到老百姓的现实生活里,变成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心头灯,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提高人生的能量级和优化生命质量。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陈大明认为,孔子曾多次,在十七岁、二十五岁、六十多岁三次拜会老子,向老子求教。终其一生,所表达的都是对老子的崇拜信仰之情。折射出老子学说的宏大厚重,孔子孜孜以求的崇高人格。西安市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鸣岐先生,分享了“内丹法”修习体验,呼吁注重道文化的研习体悟。
    四、深化老子文化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一)  召开全国性的老子踪迹文化学术研讨会。把宝鸡建设成为全国老子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城,进一步提升宝鸡的文化软实力。
   (二) 建立大散关与老子文化研究基地。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老子文化、丘处机文化、张三丰文化以及有关的道学文化研究,编辑出版论文和故事集。
   (三)大力开发利用老子文化,提升表现能力,发展特色旅游。恢复原有通仙覌尹喜故宅、“说经台”,打造老子文化名山景区,修建老子文化广场等,重塑“益门雄镇”,发展特色旅游。
   (四)普及老子文化,打造文化名片。建议在宝鸡电视台举办“老子讲堂”。建议将大散岭上天台“伯阳山”、“风透玄关”、玄王庙等进行保护和抢救性开发。将古大散关老子文化列入“非遗”名录,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把老子文化打造成宝鸡的文化名片、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