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是这样带领村民致富的

发布:2021-05-12  作者:webmaster  浏览:68次

“兵支书”是这样带领村民致富的

军人的意志很坚强,退役后的军人依然保持部队的坚强意志和作风。白垭村这几年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完全摘帽脱贫奔小康了,他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又成功被选举为“当家人”,他的香椿合作社今年的香椿丰收喜人,他就是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白垭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鹏,同时,他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proxy (1).jpg

王鹏,2001年从武警四川总队第四支队退役后,选择自己创业,先是在北京从事新闻传媒工作,之后创办了三所幼儿园,成立了平利县小川有机蔬菜有限公司,一家人生活的富裕富足、其乐融融。

生活总是戏剧化,人生难免有波澜。2015年临近春节,王鹏带着妻儿回乡探亲,当看到生他养他的县河镇白垭村的贫困景象时,这个七尺男儿忍不住落下了泪水。他心里五味杂陈:我一家人生活幸福了,可乡亲们吃穿无保障;我在外创业成功了,可邻居们就业无门路。他的家国情怀被点燃,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他把卖掉北京房子、关闭幼儿园回乡创业的决定告诉妻子时,却得到了坚决的反对。妻子说:我们好不容易挪出穷窝,你却想着回穷山沟,是不是疯了。王鹏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乡亲们需要我,我就该回去。”妻子终是熬不过王鹏的软磨硬泡,2016年年初,他们一起回到了白垭村。

王鹏回乡,大伙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一举推选他为村党支部书记。

proxy (2).jpg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王鹏,谋划了他的第一把火:要致富,先修路。在白垭,有一个地方村民们戏称为“小火星”,因为他与外界几乎隔绝,唯一的一条出行便道是八户群众自行筹资从吉河镇纸坊村接通的土路,电都是从邻村“借”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鹏自己垫付资金,甚至把父母的“棺材本”也悄悄的“挪用”购买水泥等材料,并积极与安岚高速项目部协调,修通了通往“小火星”的天堑之路。路修通了,他又忙着为“小火星”八户人家解决吃水难问题。

“乐业才能安居”。村组道路、饮水问题得到了保障,如何让村民致富又成了王鹏的心病。他知道乡亲们没有资本,又害怕担风险,决定作出样子、带好路子,把在北京创业期间的所有积蓄拿出来,并从银行贷款200万,办起了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香椿, 108户贫困户流转土地收租金、125人就地就业保增收。截止2020年底,白垭村共有122户416人全面脱贫。

回乡的五年时间里,妻子连二百元的衣服都舍不得买,王鹏将所有的委屈和愧疚都深埋在心里。曾有一次,我们问他妻子“假如王鹏失败了你会怎么办?”他妻子说:“那我就陪他重头再来。”多么朴实而坚定的语气,这就是一个退役军人妻子的气魄。

王鹏的所作所为,是平凡人最大的不平凡,更是保持部队时候的雷厉风行的作风有关。2018年,他被汉滨区授予脱贫攻坚“交友帮扶先进个人”,2020年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proxy (4).jpg

2021年2月份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脱贫攻坚圆满完成。再回首,心酸、苦楚、开心汇聚成五味杂陈的一杯酒,唯有经历,才能品出个中滋味。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的:抬头望,桃花依然红,柳丝照旧绿;低头看,青草又发芽,水流还向东。

王鹏说:在回顾脱贫攻坚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亲历者,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感慨。回顾当初毅然放弃北京回到家乡,我为自己做的决定不后悔。我可以骄傲的对自己说,我的人生并不乏味。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太多无名的英雄,他们悄悄的来,静静的走,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带走了岁月,也带走了不为人知的心酸。他们,就像退役军人王鹏一样,或许从未走进大众的视野,却早已定格了扶贫人的群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脱贫攻坚虽然结束了,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才刚刚起步。“永远在路上”,这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给自己人生未来的做好的诠释。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将永葆初心,不辱使命,将扶贫人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前行的道路上。(余迟,县河镇武装部长,张赛,县河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