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

发布:2022-01-28  作者:nzpt  浏览:89次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近年来,汉中市南郑区按照中省市有关部署,认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围绕“八清一改”任务目标,循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0年10月,该区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市级检查验收。

环境整治初见成效

——统筹安排,合力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负责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日常工作;建立了日暗访、月督查、季考评、年考核和行业垂直指导、信息调度、联席会议等多项工作制度,形成了全区一盘棋良好局面。二是周密安排部暑。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等系列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了对各镇办的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三是拓宽资金来源。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经费,同时多方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近3年来,累计筹措57651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在各镇办成立了保洁公司,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环卫职责交由保洁公司负责,共聘请保洁公司22个,所需经费由区、镇、村三级分担。

——标本兼治,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一是垃圾治理初见成效。充分利用1个区级、16个镇级垃圾填埋场,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办转运、区镇分片处理”的保洁模式,对镇村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二是厕所革命有序实施。制定了农村改厕计划,明确了农村改厕任务目标,印发了《“厕所革命”工作方案》和《农村改厕技术指南》,分解下达了改厕任务,举办了改厕技术培训会,确定了10个无害化卫生厕所整村推进示范村;按照国卫复审要求,对中心城区9个镇办的旱厕进行了改建。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和《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印发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以汉江、濂水河、冷水河、碑坝河流域为重点,全面清理河道垃圾和直排厕所;全区共建成标准化污水处理厂1家、镇污水处理站3个、村污水处理站16个,污水治理村和有效管控村达146个,治理率50%。

——强基固本,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升级和通信网络工程,全区农村安全饮水率、电力入户率、行政村动力电通达率和移动网络覆盖率均达100%。二是通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全区所有行政村均通上了水泥路。三是试点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全区村庄布局及“多规合一”试点规划开始启动。四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其中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率达9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农用地膜、套袋回收利用率达85%,食用菌袋料回收率达90%。

——改革创新,坚持实行建管结合。一是认真宣传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形成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网络有消息、媒体有报道、村内有标语”的良好氛围。二是明确了区、镇、村和环保公司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了村庄保洁、环卫设施管理等相关制度,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出现了由自发向自觉、由被动向联动的可喜变化。三是各镇办均与保洁公司签订了保洁合同,聘用了保洁员、巡河员和护林员,进一步提高了保洁水平,维护了生态安全。

短板缺口亟待弥补

——农村人居环境欠佳。一是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推乱放、乱搭乱建,以及“建新不拆旧”等“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二是一些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不及时,农村生活垃圾白天清、晚上倒,前面清、后面倒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村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还没有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觉自律的卫生习惯。

——联动机制有待完善。一是相关部门分工粗放,责任不实,问责不严,容易造成政出多门和推诿扯皮,影响了部门协同,降低了工作合力。二是少数部门、镇办的领导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满足于突击式、应急式治理,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紧时松、时好时差。三是一些镇办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习惯大包大揽,不善于发动群众参与,没有形成群众事群众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

——村庄规划明显滞后。一是原村庄规划时间早、起点低,没有统筹考虑排水、排污、畜禽养殖、草堆杂物堆放等农村生活实际;二是农村建房普遍存在着抢占乱占、重复建设、布局杂乱等共性问题;三是村庄规划定位不准确,主题不明确,特色不鲜明,绿化美化缺失,很难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优美景观。

——资金投入相对短缺。一是省、市资金支持投入不够,而区、镇两级财力受限,迟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三是垃圾收储转运车辆及垃圾压缩站、污水处理站等环卫配套设施不足,垃圾桶、垃圾箱数量偏少,个别镇办的垃圾填埋场已达到使用年限,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四是农村改厕成本偏高,政府补贴标准偏低,不足以调动农民改厕的积极性。

协同发力方为根本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也是加快“新南郑”建设,更好地融入“四个在汉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体的生态文明,没有美丽乡村,就支撑不起南郑的全域旅游。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廓清思路,协同发力,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生态好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一要明细部门和镇办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压实工作任务,密切部门协同,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高效有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二要健全长效机制,实行严督实考,坚决克服消极应付、时紧时松、推诿扯皮等各种不良倾向,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三要落实好河长制、湖长制、山长制责任,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山长制由“有名”向“有实”、“有力”、“有效”转变。四要强化对保洁公司的绩效考核,通过企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运作,破解农村环境整治“无钱办、无人干、治不好”等难题,促使镇村保洁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五要坚持实事求是,实行因地制宜,防止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违背民愿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六要抓好样板示范,落实主体责任和“门前三包”,形成可信可学、可供推广的工作经验,最终实现以点带面。

——坚持规划引领,打造美丽乡村。一要本着“实用筒化、多规合一”的原则,分类修编镇村建设规划,努力做到村庄发展有目标、重点项目有安排、生态管控有措施。二要综合考虑村庄排水排污、厕所革命、畜禽养殖、绿化美化、草堆杂物堆放等农村实际,坚决制止抢占乱占、随意建房、重复建设等现象,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三要全面推进通村达组道路、电网升级改造、农村改厕工程和村庄绿化美化,逐步完善优化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等农村环卫设施,优先解决部分镇办环卫工作所面临的“急难愁盼”,不能因某些要素的缺失而影响村庄保洁健康运行。四要加强村庄风貌管控,严格宅基地审批,大力推广《农村民居通用图集》和《移民安置建筑风貌改造设计图集》,通过不懈努力,把“山水南郑”打造成农旅兼顾、文旅兼容、特色鲜明、宜居宜游、游客青睐的“诗画家园”。

——加大财政投入,争取中省支持。一要逐步增加财政预算,全面整合部门资源,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贯有序。二要充分利用南郑撤县设区和“汉南一体化”等重要契机,积极申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主动争取中、省、市的资金支持,鼓励村集体、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努力实现资金保障最大化、多元化、可持续。三要适度提高政府对农村改厕的资金补贴,通过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让农村厕所革命畅通无阻。

——加强宣传引导,实现共治共享。一要加强生态文明、乡风文明、家庭文明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舆论传媒的潜移默化,引导广大村民摒弃生活陋习,讲究干净卫生,加强行为自律,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良好生态、人人共享”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二要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这一关键人物,并把那些有头脑、善管理、懂经营、能致富的在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在乡创业人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使农村党支部和“两委”党员干部成为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减量分类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资源化利用的坚强堡垒和先锋模范。三要完善村民自治,创新治理模式,通过村规民约、红黑榜公示、美丽庭院评选、公益积分兑换、小手拉大手等行之有效的奖惩激励,激活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